前言

我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八届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并且在下一届参赛的同时提供了其他方面的各种帮助,对这个竞赛相对还算比较了解,并且本身算是一个物理爱好者,在此为各位介绍它。

这个比赛首先是一个 学术竞赛 ,而非一般学科竞赛中以做题为考核方式。涉及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其次是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成果虽说通常与真正的科学研究尚有差距,但至少算是一次 科研的体验之旅

这个比赛通常是低年级本科生参加,高中毕业后至多不到两年的学生不太可能积累有较充分的知识储备,一切所需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都需要自己钻研、磨练。经过这样一个 在实践项目中学习 的过程,对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会更容易,也能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习惯。

我认为,它最大的意义是作为一个尝试的机会。高中生进入大学就开始修习专门的专业知识,但往往在并不了解学科的情况下就茫然学习,通常无法建立真实的兴趣。要寻找到自己的兴趣,需要先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才能了解这些活动,自然地建立兴趣,进而拥有追求,便不再会为人生的抉择而犯难。而我认为,这个比赛就是科研这条路线的尝试的一个好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其名为物理学术竞赛,实际上它对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反倒由于低年级学生难以积累过多物理知识而使得物理学理论中特有的经典思想方法不太会出现,许多物理系的学生也会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太重而无心参与这个比赛,于是工科思维在这个比赛的研究中也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不过这对于物理学也不是问题,物理学虽说是抽象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终归是一门科学,是讲究可证伪、讲究实际的,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并不会成为学理论物理的障碍。

不过,我所说的这样的尝试的意义在于区分自己是不是能够对这个活动感兴趣,那就意味着你参加之前不可能知道自己做起来以后会不会感兴趣。

我的建议是:既然这样,那就来试试吧!

这和科研的一个特性很像:平时我们一但遇到了预料之外的、失去掌控的东西便会苦恼,但做研究是思路似乎就是“要迎难而上”,因为预料之外的、失去掌控的事物就是研究者所要寻找、理解的。

在兴趣这个问题上也是类似的,迎难而上会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虽然你参加之前不可能知道自己做起来以后会不会感兴趣,但为了区分自己是不是能够对这个活动感兴趣就需要做这样的尝试,就来试试吧。

你确实很容易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乐趣。这种乐趣和题目的设计也有关系:竞赛题目指定要研究的现象大多源于生活,往往我们早已遇到过它们但未曾深入思考、仔细调查。涉及的领域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不是天上的脉冲星也不是微观的纠缠粒子,而是身边的流体、光、声音等等。这些现象往往乍一看匪夷所思,但稍作思考、测试,便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我们就可能提出一些假想来解释它,经过一些区分能力更强的实验检验以后,我们最终可以相信其中一个假想作为答案,这时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洋溢而出。

此外,如果争取到代表学校参赛的资格,就能进行另一项重要的活动——与其他高校的学术辩论。值得一提的是,学术辩论不同于普通的辩论,其目的到底还是清晰地展示和客观地评价一个研究工作,从而探讨更好的改进方案,其首要原则是 实事求是 ,不能诡辩。赛场上面向的不是对手而是伙伴,共同的目标是弄清楚现象的物理机制,而真相只有一个,不存在两方观点相矛盾但又都有道理的情况,讨论的目的是找到那个真相而非言语上取胜,相互的质疑只是为了帮助消除个人思维的局限性罢了。

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你能让别人认为你的研究有价值,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此外,展示的过程也是整理的过程,在回顾过去工作的过程中能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术辩论过程中所涉及的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讨论、评价,这些同样对敏捷思维的训练和深刻理解的积累大有好处。